碳源的作用是什么?
1、用作微生物营养源。对微生物生长代谢的作用,提供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为微生物活细胞正常生长、分裂提供物质基础。
碳氮比是指养殖池塘水体中可利用有机碳和可利用氮的比值,碳和氮都是养殖水体中微生物和藻类的营养物质。
碳源是藻类十分重要的营养元素,很多养殖朋友遇到过在前期肥水时施很多肥,导致池塘氨氮很高,水还是比较瘦的事情,这就是在养殖过程中因为缺碳而导致藻类生长不起来的原因。也遇到过在养殖中后期的晴天池塘容易“倒藻”,泡沫多,藻老化,氨氮或者亚硝酸盐偏高等,这些现象多与水体中碳源不足有关。
发酵碳源定义:利用生物技术,从淀粉中定向提取的植物多糖作为有机碳源物应用于水产养殖提高碳氮比,有效促进益生菌的迅速繁殖生长,分解有机污物,转化氨氮和硝酸盐,以有效防控亚硝酸盐的产生与增多,是生物防控亚硝酸盐的主要思路与方法。
二、发酵碳源与一般碳源(如红糖、黄腐酸钾粉状、糖蜜等)的重要区别:
1、集益生菌群、植物多糖、B类维生素和丰富的微量元素于一体,不含有氨基酸类的氮素;而一般碳源营养较单一,生物活性较差,而且粘度较大,易与养殖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络合形成粘状物沉降于池底引起高位池底滑,或土泥池粘滑物质增多。
2、发酵碳源为短链多糖分子结构,较易被益生菌吸收利用,而红糖、糖蜜等一般碳源都为长链多糖分子结构,吸收利用没那么好,产生部分沉淀,污染池底。
3、发酵碳源与益生菌(复合芽孢杆菌,乳酸菌等)浸泡活化后投放于养殖水体中能迅速繁殖为种群优势,不耗氧或很少耗氧;而用一般碳源与益生菌浸泡泼洒作用于养殖水体耗氧量较大,在水体有机质较多时添加易引溶氧分层而导致水变、对鱼虾蟹等产生应激。
三、发酵碳源在鱼蟹 对虾养殖,尤其是高位池高密度养殖中的重要应用:
1、发酵碳源的分子式为C12H22O11,含碳量为38%,没有氮N,添加碳源的目的就是要有效提高碳氮比,以促进益生菌的繁殖,同时抑控弧菌的繁殖,因为:C/N为15时,较适合芽孢杆菌的生长;C/N为10时,较适合乳酸菌的生长;而当C/N为5-10时,弧菌就会易繁殖起来。
2、在养殖中后期,由于喂料的增加,饲料残饵、对虾粪便和死藻增多会造成的有机氮过高,芽孢菌乳酸菌等益生菌在有机氮:氨基酸、氨态氮(氮气和氨离子氮NH+4)、亚硝态氮过多时会优生吸收氨基酸转化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这样就氨态氮、亚硝态氮就不易降下来,氨氮和亚硝酸盐就会增多,而通过泼洒有机碳源来提高碳氮比以适合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的生长,这样就可有效吸收更多的氨基酸,同时把氨态氮和亚硝态氮降下来(减少氨基酸向氨态氮和亚硝态氮转化,同时吸收利用部分氨氮和亚硝态氮)。
3、在低密度养殖的池塘 ,溶解氧为提高产量的第一限制性因素;而在高密度养殖的高位池,溶解氧已不是影响产量的第一限制性因素,此时主要是氮含量的限制性因素在起主要制约作用,如不把氮降下来,造成氨氮和亚硝酸盐增多就会产生死虾,导致产量下降。40%饲料中的碳氮比为C/N=5.83,只适合弧菌的繁殖,而适合益生菌的碳氮比在10以上,随着养殖的进行,对虾食料增多,水体中的氮元素不断积累,碳氮比不断下降,这样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就不易繁殖生长,氨氮和亚硝酸盐就降不下来,这也是为何我们有时候泼洒很多益生菌效果也不理想的原因。而在高位池养殖中后期,由于换水量的加大,主要靠培养藻类来吸收氨氮和亚硝酸盐已不可能。除了换水可以换掉部分氨基酸、氨态氮和亚硝态氮外,余下的就是靠益生菌(主要为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吸收利用了,所以利用发酵碳源来提高碳氮比以促进异养益生菌繁殖生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三、如何计算添加发酵碳源的量才能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添加发酵碳源公式:发酵碳源(g)=20*水深*水面积*氨氮和亚硝酸的浓度。假设水体中的氮氨和亚硝酸盐总和为1mg/升,那么在1000立方的水体,泼洒的发酵碳源就是20g*1000=20Kg,也就是说泼洒20kg的发酵碳源就可把浓度为1mg/L的亚硝酸盐和氨氮降下来。但在实际生产管理中,我们只要定期不定期添加发酵碳源+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就可有效把氨氮和亚硝酸盐控制在合理的浓度,这样高位池就可不断提高产量。
(备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和交流!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